耶穌的比喻不能無心地對待。因為其中蘊含著像隱藏的寶物一樣無法估價的天國的強大真理。這就是盼望天國的信仰人慎重查看的理由。
地理藏寶的比喻
2014年,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一對中年夫婦在和小狗一起在家院子裡散步時,發現了從地上蹦出來的東西。那是個破罐子。一挖出罐子,下面就出來了更多的罐子。令人驚訝的是,罐子裡裝滿了1427枚金幣。這些都是1847年至1894年加利福尼亞淘金者期間在舊金山鑄造的稀有硬幣。其價值超過了1000萬美元(約107億3100萬韓元)。一位貨幣鑑定師表示:「處理這些寶物的機會並不多。夫妻倆就像在彩虹盡頭發現了金罈子一樣」,掩飾不住內心的驚訝。
在地面上藏寶的事情在古代以色列也可以看到。以色列曾是戰爭之地。充滿了戰鬥和包圍、占領和剝削的征服歷史。因此,富有的猶太人一旦看到戰爭開始的徵兆,就會把家裡的貴重物品、寶石、錢埋在深邃的地下。這是當時守護財產的最安全的方法。猶太歷史學家約塞普斯記錄說:「猶太人為了應對戰爭的不確定狀況,將金銀和貴重家具埋在地下。」
但是,將寶物藏在地下的人卻因戰爭或意外事故而死亡。在這種情況下,被隱藏的寶物將被埋在地下數十年或數百年。
耶穌提到了當時猶太人熟悉的文化,並說了以下比喻。
太13:44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里,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比喻中登場一個人。他被田主僱傭耕地,無意中發現了埋在地下的巨大寶藏。他把它又埋起來,回去把自己的所有賣了,買了那塊地。另外,田主不知道那裡藏著寶物。因為這不是自己隱藏的寶物。因此,田主毫無想法地賣掉了藏有寶物的地。
比喻中登場的工人的關心只向著田地。因為知道了田地的價值。他發現藏在地里的珍貴寶藏後十分高興和欣喜若狂,為了得到它,他甘願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
衡量價值的人和不衡量的人
就像一個比喻中的人物發現了隱藏在田地的寶藏一樣,有人發現了2千年前隱藏在世間的天國寶藏即基督。其中加略猶大和使徒保羅被評價為非常鮮明的對比的人物。

加略猶大和使徒保羅
加略猶大(Judas Iscariot),他是十二個弟子之一,起初是個對耶穌充滿信任和熱情的弟子。像其他弟子一樣拋棄一切,跟隨耶穌傳播上帝之國(路9:1-2)。此外,他還負責了金錢管理。任何團體的金錢管理都由深得信賴的人來執行。儘管有稅吏出身的馬太,但他被信任到了管理初代教會的財務,對數理很有能力。
猶大與耶穌共生三年,目睹了耶穌實現的福音奇蹟,與耶穌同在一個空間進行禮拜,並親耳聽到了耶穌的聲音。他從近處聽到了耶穌的教誨,就是要擁有像藏在地里的寶物和高價珍珠一樣,世間一時的寶物是天國的這一巨大的寶物面前甘願拋棄一切的信心。另外,通過對丟失後重新找到的一隻羊和一枚硬幣的比喻,還看到了因為從天上丟失的一個人而流著眼淚,又因為找到的一個人而無比高興的耶穌的樣子。在舉行聖餐儀式之前,他還看到了耶穌給每個弟子洗腳時的悲傷的眼神,眼神里包含著兄弟之間不要彼此憎恨要彼此相愛。猶大發現了隱藏在世間的天國的寶藏,即基督,在他身邊受到了他的愛戴和關心。
但是不知為什麼,加略猶大沒能得到天國的寶物。反而在天國的行列中落選,永遠受到詛咒(可14:21,徒1:18)。是什麼殘忍地改變了他的命運呢?
約12:4-6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當時是耶穌在伯大尼長大麻風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馬利亞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這時猶大非常氣憤,嚴厲斥責和責馬利亞(可14:4-5)。他以賣香膏來周濟窮人的名義,其實他知道香膏有相當於工人一年工錢的價值,就想貪污它來謀取個人利益。又委屈又氣憤沒能把那筆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裡。
貪錢的心成了他致命的網羅。此後,猶大跑去見嫉妒和誹謗耶穌的宗教既得權勢力,即大祭司長們,說:「我把耶穌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並要求錢。而且,以賣老師為條件,得到了30兩銀幣。以老師的生命為代價得到的30兩隻不過是當時以色列交易奴隸的金額(出21:32)。
耶穌知道猶大要背叛。聖厲1月14日晚,在最後的逾越節聖晚餐上,耶穌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背叛我。」指出了猶大的罪。或許給了猶大最後悔改的機會。也許是給了猶大最後一次悔改的機會。但是猶大卻輕視了這個機會,按照自己的欲望行動。對於將自己的安樂和營利放在優先位置的猶大來說,耶穌3年來親身展現的教訓和教誨已不再是珍貴的寶藏。
如今,心理學家們認為猶大背叛的理由是物慾、貪慾、名譽欲、利己心的結合。當人們將這些東西視為最高價值時,就會打破對他人的信任、義氣和信念。把世間寶物的價值更為看重的加略猶大眼裡,老師兼彌賽亞看起來只有30兩的價值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相反,也有正確測定價值後選擇忠誠之路的人。
腓3:4-5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
使徒保羅(Apostle Paul)出生於經濟富裕、學問和哲學發達的「基利家的大數」,8天後接受了割禮。他是培養出第一代王掃羅的王族出身的便雅憫支派,生來就是羅馬市民。另外,作為法利賽人,他在耶路撒冷接受了優秀的訓練。他是以最優秀的拉比和偉大的學者迦瑪列為師的門生。真是比任何猶太民眾都優秀的精英。
保羅也對自己的背景和學問知識有相當大的自豪感(徒22:3)。但是他突然把自己感到自豪的寶物稱為「排泄物」。他為什麼會留下這樣的話呢?
腓3:7-9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上帝而來的義
使徒保羅迎接基督以後,拋棄了權力、名譽、地位、財富等。因為過去珍惜的那些東西與「基督」的寶貴价值相比什麼都不是。此後,保羅集中於傳播以肉身來臨的基督和新約福音。這個過程並不順利。他在給哥林多的上帝的教會聖徒們的信中寫道:「我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石頭打了一次,多下監牢,多次不得食,受寒冷,冒死是屢次的。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9)保羅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苦難,而是那些有悖於對基督的信心和真理的聖徒們。
如果當時他是既得權層的法利賽人,就不會受到這樣的苦難。但是保羅卻選擇了苦難。因為發現了可以將苦難升華為快樂的珍貴寶物。那是隱藏在世上的基督就是天國的寶物(羅11:33)。保羅發現了天國的最高價值,可以把這段時間抓住的東西當成排泄物。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以巴弗提等初代教會使徒和聖徒們的信心與此相同。
以掃和雅各
追溯時間,可以在舊約人物中見到以掃(Esau)和雅各(Jacob)。兩人雖然是雙胞胎,但被認為是相反的人物。決定他們命運的是”長子權”。長子權和隱藏的寶物一樣。對於懂得價值的人來說,那是有價值的,但對於沒有領悟到的人來說,那只是隱藏的畫。以掃向弟弟雅各毫無顧忌地出售長子權的原因就在於此。
以掃的關心就在於填飽自己飢餓的肚子。在把更大的價值放在現在眼前的實際利益上的他眼裡,一碗紅豆湯比長子權更有價值。另外,即使出售長子權,也不會馬上吃虧。最終,出售長子權的以掃行為暴露了輕視長子權利的思考方式,即他的價值觀(創25:29-34)。
相反,雅各卻不同。長子權不是馬上就能得到實益的,但他看到了長子權隱藏的價值。這不僅僅是單純地得到父親以撒的財產為遺業,還與上帝的產業有關。因此,他一直渴望長子權,正好從認為沒有價值的哥哥那裡買了。最後代替哥哥得到了長子的祝福。因此,雅各的人生迎來了苦難。他為了躲避以掃的憤怒,離開了家鄉,躲到了舅舅拉班(Laban)的家中。在那裡,雅各侍奉拉班,像長工一樣工作,經歷了各種苦難和考驗。白天與酷暑作鬥爭,晚上則飽受寒冷之苦,忙得不可開交。這樣的生活足足延續了20年(創31:38-41)。躲避拉班的虐待離開那裡之後,雅各的苦難仍在繼續。他回故鄉的路上在雅博渡口經歷了大腿窩被扭斷的痛苦(創32:22-25)。
到了這個程度,無論是上帝的約定還是長子權,都可以放棄,但他默默地忍受著苦難。理由是什麼呢。他無法放棄藏在長子權內的價值,天國的產業(創28:13-14)。即使長時間做長工,即使扭斷大腿窩,身體破碎,也希望得到祝福。最終,上帝把戰勝苦難的領悟長子權價值的雅各的名字改成了「以色列」,而不是哥哥以掃,以弟弟雅各的12個兒子來形成了天國以色列的12個支派。直到今天,”以色列的祖先”的稱號的不是以掃而是”雅各”的原因在此(創49:1,28)。
以掃和雅各的記錄並不是單純的買賣長子權的故事。加略猶大和使徒保羅的記錄也並不是貪戀物質和丟棄物質的故事。在提及價值問題。根據價值觀的不同,人們的看法也會不同,行動也會不同,觀點也會不同,目標也會不同。而且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現在我們從過去的記錄中吸取了很多教訓。現在輪到問自己問題了。我是什麼樣子呢?被世俗的欲望、驕傲、不順從、自尊心、厭惡、發怨言、貪心、虛無的欲望等絆腳石絆住,把天國當成廉價的嗎?還是因為”天國”的寶物價值連城,為了得到寶物而拋棄了世間微不足道的寶物? 可以肯定地說,天國是領悟那個國家巨大價值後努力的人才能進去。